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癥研究所所長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方邦江教授(圖右)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
方邦江教授指出,中醫藥治療流感、新冠等突發、新發病毒類傳染性疾病,具有特殊優勢。面對未知的病毒和疾病,中醫可以通過辨證論治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,取得非常好的效果,這一優勢是任何醫學都代替不了的。
方邦江教授表示,中醫藥治療流感等病毒傳染性疾病,特點在于能把握其發展規律。從中醫辨證來看,流感等病毒傳染性疾病都會表現為熱證,即使冬天受寒最終也會入里化熱,因此,在治法上,要表里雙解、祛邪外出,防止病情發展為重癥或危重癥。
連花清瘟是治療感冒、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常用的藥物。方邦江教授指出,連花清瘟組方非常符合中醫對疫病治療的理論和方法,是具備表里雙解、截斷病勢這一特點的代表性藥物。
首先,連花清瘟的組方中有銀翹散,能夠解表、疏散外邪,對發熱頭痛等癥狀有效。其次,連花清瘟中還使用了麻杏石甘湯,可以宣肺熱,治療肺炎。流感等病毒傳染性疾病可能會導致肺炎,所以用宣肺熱的治法早期干預,有很好的效果。
連花清瘟還有一個特點,即應用大黃排毒,也就是祛邪外出。明代吳又可在《溫疫論》里面提到“邪自竅而入,未有不從竅而出”。大黃是祛邪外出最具代表性的藥物,中醫講“肺與大腸相表里”,用大黃可以讓體內毒邪從腸道排出。同時,大黃也可阻止病程發展,避免病情轉重。“部分人對大黃的認知有偏頗,認為大黃的作用僅僅是通便,其實,現代研究證實大黃可以抗炎抗病毒,抑制肺部炎癥,還可以調節腸道微生態”。
方邦江教授表示,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。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,中醫藥在防治病毒類傳染病方面一定會發揮重大的作用,護佑中華民族。